当"免费午餐"突然消失,14亿人都在问:外卖平台怎么了?
这个周六,当无数年轻人像往常一样打开外卖APP,准备用"大额优惠券"兑换一杯免费奶茶时,却发现曾经的"薅羊毛盛宴"突然消失了。取而代之的是力度明显缩水的优惠券,和社交平台上此起彼伏的吐槽:"说好的外卖大战呢?""平台这是要收网了?"
这场始于2023年夏天的外卖补贴战,在持续近两个月后,终于在7月20日这个周末显露出停火迹象。而就在三天前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一纸约谈,让这场涉及美团、饿了么、京东三大平台的商业战争,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。
当14亿消费者还在为"外卖自由"欢呼时,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悄然落下。这场改变中国外卖行业规则的监管风暴,究竟藏着怎样的深层逻辑?当平台补贴退潮后,我们又将面临怎样的外卖新生态?
一、本周末实测:外卖优惠券"大缩水"背后的市场真相
(一)记者亲测:从"免费奶茶"到"满30减5"的断崖式下跌
7月20日中午12点,极目新闻记者同时打开美团、饿了么、京东到家三大外卖平台:
美团:曾经"新用户0元喝奶茶"的活动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"满20减3"的通用券;
饿了么:热门商圈的"15元无门槛红包"变为"满30减5",奶茶专区仅保留"第二杯半价";
京东到家:曾引发热议的"1分钱抢爆品"活动下架,超市便利类目优惠券力度减半。
在武汉光谷某写字楼,经常点外卖的白领小陈展示她的订单记录:"上周还能用8元红包点一杯20元的奶茶,今天同样的店,红包只有3元,等于变相涨价。"
(二)社交平台炸锅:#外卖大战暂停#冲上热搜
微博话题#免费奶茶没了#阅读量突破2.3亿,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超5亿次。网友评论呈现两极分化:
吐槽派:"平台卷不动了?我们的羊毛薅完了?"(@吃货小王)
理性派:"早就该管管了,商家亏本卖,骑手超时送,最后受伤的还是消费者。"(@经济学爱好者)
怀旧派:"记得2018年外卖补贴战,每天都能9.9元吃大餐,现在怎么越卷越贵了?"(@80后老张)
(三)商家心声:补贴战是把"双刃剑"
在武汉虎泉夜市经营炸鸡店的刘老板算了一笔账:"平台补贴时,我们被迫参加'满20减15'活动,实际到手只有5元,还要给骑手3元配送费,等于卖一单亏3元。现在活动力度小了,虽然单量下降,但至少不亏本了。"
但也有商家表示担忧:"没有大额补贴,用户可能流失到其他平台。我们现在每天都在算账,到底要不要继续参加活动。"
二、监管重拳出击:一场早有预兆的行业整顿
(一)7月18日: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大平台
这份标注着"急件"的约谈通知,揭开了外卖行业最严监管的序幕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约谈现场提出了三大核心要求:
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:重点整治"二选一"、强制商家参加活动、虚假宣传等行为;
保障骑手合法权益:要求平台完善算法,确保骑手每周至少休息1天,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;
建立价格联动机制:防止补贴战导致商家亏本经营,要求平台与商家共同承担促销成本。
(二)美团首次回应:"卷没意义,对行业是伤害"
7月16日晚,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的公开回应,被视为外卖行业转向的标志性事件。这位掌管着美团60%营收的高管,在内部会议上直言:
关于补贴:"短期补贴能拉新,但留不住用户。我们要把钱花在提升服务上。"
关于竞争:"行业需要的是创新,不是内卷。比如美团买菜、即时零售这些新赛道,才是未来。"
关于生态:"骑手、商家、平台、消费者是共同体,任何一方受损,整个生态都会崩塌。"
(三)行业数据揭示:补贴战不可持续
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发布的《2023外卖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:
平台成本:每单外卖平台需承担3-5元补贴,2023年二季度三大平台补贴总额超40亿元;
商家生存:参与深度补贴的商家中,68%处于亏损状态,23%靠走量维持;
骑手困境:72%骑手周工作超70小时,45%月收入低于5000元。
三、深度解析:外卖行业为何必须"踩刹车"?
(一)补贴战的"三重伤害"
1. 消费者:看似受益实则买单
当平台用"1分钱抢奶茶"吸引用户,商家为了维持排名不得不参加活动,最终通过提高非活动商品价格或减少分量来弥补损失。北京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,参与深度补贴的商家,非活动商品均价上涨12-15%。
2. 商家:在"流血"中内卷
武汉某奶茶店老板算了一笔账:"参加'买一送一'活动时,每天出300杯,每杯亏2元,日亏600元;不参加活动,每天出100杯,每杯赚5元,日赚500元。看似选择自由,但平台会降低你的曝光量,最后不得不参加。"
3. 骑手:用健康换收入
上海骑手小李展示他的派单记录:"7月15日接了23单,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,中间只吃了个包子。平台算法会根据你的接单量调整派单,不敢休息。"
(二)监管出手的"四大考量"
1.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
2023年一季度,美团、饿了么、京东到家市场份额分别为68%、25%、7%。当头部平台用补贴挤压中小平台生存空间,"市场垄断"的警报已经拉响。
2. 保障民生商品价格稳定
外卖平台深度渗透民生领域,当补贴战导致菜价、米面油等商品价格波动,直接影响CPI指数,监管必须出手。
3. 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
2023年7月,九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强外卖送餐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平台与骑手建立劳动关系,缴纳社保。
4. 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
当外卖行业增速从2018年的45%降至2023年的12%,粗放式增长已到尽头,监管倒逼行业转向服务创新、技术升级。
四、外卖新生态:从"价格战"到"价值战"的转型之路
(一)平台新动作:美团"种草"、饿了么"造节"、京东"即时零售"
1. 美团:从交易到内容
推出"笔记功能",鼓励用户分享美食体验;上线"宝藏小店"计划,扶持日均单量低于100的社区店。
2. 饿了么:打造"夏季生活节"
联合100个品牌推出"夏日限定款",举办线下市集,将外卖与本地生活深度绑定。
3. 京东到家:发力"1小时达"
与沃尔玛、永辉等超市合作,推出"冰品1小时达""生鲜次日达"等服务,避开与美团、饿了么的正面竞争。
(二)商家突围:从"被动参与"到"主动创新"
1. 私域流量运营
武汉"茶颜悦色"建立企业微信群,推出"周三会员日""生日免单"等活动,复购率提升30%。
2. 差异化产品
上海某轻食店推出"减脂套餐",搭配运动手环监测卡路里,吸引健身人群,客单价提升25元。
3. 供应链优化
广州某快餐店与食材供应商合作,推出"每日鲜配"服务,减少浪费,成本下降18%。
(三)消费者新选择:从"薅羊毛"到"要品质"
《2023中国外卖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:
76%用户愿意为"准时达"多付3-5元;
62%用户会因为"包装精美"重复下单;
58%用户关注骑手服务态度。
五、未来展望:外卖行业的"三新"趋势
(一)新监管:常态化约束机制
据知情人士透露,市场监管总局正在建立外卖行业"红黄蓝"预警机制:
红色预警:当平台补贴超过单均成本50%,立即约谈;
黄色预警:当骑手超时率连续3天超10%,要求平台调整算法;
蓝色预警:当商家投诉率超行业均值,启动专项检查。
(二)新技术:AI重构外卖生态
美团研究院披露的"2025计划"显示:
智能定价系统:根据区域供需、天气、时段动态调整价格;
无人配送车:在10个试点城市实现"最后3公里"无人配送;
VR点餐:与餐饮品牌合作推出"沉浸式点餐",提升用户体验。
(三)新价值:从商业到社会
当外卖行业进入深水区,平台开始探索社会价值:
美团青山计划:投入1亿元,推动外卖包装可降解化;
饿了么蓝骑士基金:资助1000名骑手子女上学;
京东到家助农:与200个县域合作,帮助农产品上行。
结语:当补贴退潮,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外卖?
外卖大战的暂停,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。当平台从"烧钱换市场"转向"服务铸口碑",当商家从"被动内卷"转向"主动创新",当消费者从"薅羊毛"转向"要品质",一个更健康、更可持续的外卖生态正在形成。
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,提醒着所有参与者:商业的本质不是零和博弈,而是多方共赢。正如王莆中所说:"卷没意义,对行业是伤害。"当外卖行业回归理性,我们期待的,不仅是更优惠的价格,更是更有温度的服务,更有保障的权益,更有品质的生活。
股票配资公司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