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44年,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,眼看着就要翻盘,却活生生给命运按在地上摩擦,还带着满嘴灰。你说这年头,哪有一帆风顺的造反?前脚刚在北京坐了龙椅,后脚山海关就丢了,清军进了华北,沿路捡着的明朝官员转身倒戈。总之,这一年,谁挺李自成谁掉队,谁投清朝谁就上位。到头来,这帮曾经最凶的农民军,像一锅粥撒在关中,彼此间还乱成一团。
真正的转折,是什么时候?你问老陕西的乡民,可能谁都念叨那场“怀庆之役”:清军死了一堆将,大顺军打得风头正劲。但历史就是吊人胃口——刚涨点士气,还没缓过神,多尔衮就一通狠招,咬牙切齿派阿济格和多铎两路大军,要把大顺军从关中撵出去。年底潼关一战,马世耀本是李自成锐将,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,直接开城迎降。可惜清军不信他的忠诚,隔天人头落地——这味儿苦不苦,还是得问马世耀。
潼关一丢,关中就等于没处躲了。李自成瞅着西安城头的风,从心底泛起点无力:还能扛多久?他一跺脚,决定撤离老巢。临走时又犯了句心软,想着不能叫清兵捡了便宜,叫田见秀带着人,把带不走的粮仓和宫殿统统烧了。可是田见秀偏偏多想了一步,说什么“秦人正饿着呢,米留给百姓吧”,实际只烧了个城门楼子,糊弄了主帅一把。李自成信了,后来清军一来,真是高兴坏了:这满仓白米,正当补给,顺道歇脚,哪还有追兵辛苦的事。唉,说到底,田见秀是善还是愚,还得后人评说。
展开剩余78%且说这边李自成在西安南撤,那边高一功和李过也在陕北死咬着清军,想替大顺军争点气。他们前面,有阿济格手里的八旗精锐,后头还有一帮明朝降兵混在一起。你细算,他们的兵力,起码八万起步。可清军就不像农民军那样拼命,他们还得路上捞驼马、借“贡马”、“点货”,半路还被清廷逮住骂:赶快剿贼,别耽误正事——阿济格才灰头土脸赶着过黄河。
陕北更惨烈。清兵一到,地方官见风使舵,一个接一个倒清,大顺军只剩榆林一个孤堡扛着,高一功死活不降。清军把降将都压上阵,围榆林就是不让人喘气,可二十天下来,城里没粮,高一功咬着牙撤退。延安那边李过顶着红衣大炮的轰鸣,被尚可喜使了个坏心眼,切断援兵,守了二十天饿得只剩皮,最后不得不遁走。你要问他们内心挣扎,大概不是怕死,而是知道再拼命已经无济于事,兄弟们撑不住了。
后来李过、高一功南下四川,会合大顺军余部——那是后话。关中、陕北这片老家园子,眼看都落在清军手里。按清军战报,沿途攻下四城,降下三十八个城堡,收白银马骡成百上千。围了一圈,清兵都不嫌累。
这时阿济格一边松口气修整,也不忘把陕西交孟乔芳管,自己又追着李自成去了河南。李自成在南阳、邓州那一带盘旋,想找最后的底牌。三月阿济格追进了河南,李自成带着全家老小、剩下的兵马,直奔湖北。一路逆流,他想在襄阳组织个“大顺军转折大集合”:白旺守将加原先在荆楚扎捆的兵,总共二十万人——看起来壮观,其实“外强中干”,每人心里都带点灰。
可惜,大顺高层这时候意见又对不上了。白旺想死守襄阳,放手一搏;李自成却铁了心要东下,甚至有点赌气似的:“既然西北保不住,东南不该再错过。”说着,一帮人就挥手离开荆楚老根据地,所有城寨统统弃守,把曾经打下的家底都还给历史的洪流。大顺政权,这一刻真正成了“流亡的贼军”,又回到了逃亡路上。
清军有如长蛇,紧追不舍。李自成一撤,连武昌的左良玉都挡不住,他看李自成杀气腾腾,也只好打着“清君侧”的旗号,灰溜溜东下,顺路还能甩给弘光政权一个难题。武昌两天,风雨大作,城里风云变幻——说不定真是天意,还是李自成藏得快,再次移师别处,没让清军正面逮着。刘宗敏殿后,跟清兵硬碰,结果寡不敌众,几百大顺军竟然打不过五个八旗兵,哈宁噶一马当先冲入,队伍败退。想当初打明军时喊得震天,如今打清兵只剩疲惫,兵败如山倒,想想当时将士心中的委屈,怕是说不出口。
之后清军一路扫荡承天、富池口、九江。承天守将邵章把生死看得很淡,亲自断后让大顺余部撤退,但终究是力不从心,被清军破解。富池口就更别提了,有个叫田惠的将领抵抗,最后连战船都被缴获了七十多艘。下旬,清军撞进九江大顺老巢,打得天翻地覆。刘宗敏、李自成两个叔父被俘,宋献策和左光先也倒了戈。吴三桂又在旁演忠孝,要把刘宗敏五马分尸以祭父,清军没搭理他。这场败仗后,大顺军像落叶似的分散:一部分烧到湘北,一部分钻进江西,剩下的李自成,只能带着二十多个骑兵,像麻雀一样东躲西藏。
到头来,李自成逃进湖北九宫山。在那儿,天还没亮,清兵将领谭泰带三百精骑,混进大顺军营里,乔装偷袭,杀得李自成再次逃命。最后一幕有点诡异:据说李自成带着二十名骑兵在山麓侦查地形,掉进泥淖,被乡勇困住,动弹不得,年仅四十岁,葬身乱世。有的人说他自缢,有人说被乡兵打死;而清廷收到阿济格的奏报,却连尸首都没辨明,连顺治皇帝都生气:“到底是死是活,你们前后乱说!”李自成之死,从此成了悬案。有的人说五月初死了,有的人说一直逃进江西,谁也不敢打包票。
讽刺的是,大顺政权这时候已经一枪一弹都算不上“政权”,只是流亡军队的碎片。剩下的旧部,后来有的和南明合作,有的一心抗清,又是另一段故事。而我们说到底,李自成这号人物,究竟是枭雄、乱臣,还是农民自己的希望?谁也说不清。
翻过这些史书,看到的是一群普通人,在这天地反复夹缝里挣扎。或许李自成也曾算过粮草,也曾夜里不眠;也不知马世耀死前是不是在城门口发呆,想着从起义到背叛只是一瞬间。有人说历史的风云无情,那些波折、分裂、不舍、善意和愚蠢,全都混在一起,最后都埋在尘土里。李自成的死,留下太多谜底,太多留白。而活下来的,大多是说故事的人——究竟是风雨飘摇,还是一场未了的宿命?也许你我都该在后半生某个夜里,慢慢琢磨。
发布于:广东省股票配资公司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